新闻中心News
夜读改良改良,越改越凉!国足新阵再负叙利亚,球迷痛呼无望
中场散乱无章,锋线乏力如常,所谓“战术革新”终成纸上谈兵,一场1:3的败局,让全新教练组的改良誓言沦为笑谈。 虹口足球场终场哨声响起,记分牌上刺眼的“1:3”定格在秋夜寒风中,叙利亚队球员相拥庆祝,而身披红色战袍的中国队员瘫坐草地,眼神空洞,看台上零星飘下几张球票,伴随著嘶哑的呐喊:“改良改良,越改越凉!” 这是新帅上任后的第三场失利,赛前宣传的“战术体系全面升级”在叙利亚队简洁高效的防守反击面前支离破碎,官方统计显示,中国队全场控球率高达65%,却仅换来7次射门1次射正,对手用35%的控球时间完成12次射门6次射正。 新教练团队上任时信誓旦旦的“现代化改造”,在此役现出原形,赛前发布会上,教练曾宣称:“我们将打造一套适应现代足球的高位压迫体系。” 实战却呈现荒诞景象——前锋们确实在执行前场逼抢,但中场与后防线却保持守势,导致前后脱节多达20米,叙利亚队员轻松通过中场,直接面对中国队的后卫线。 第34分钟的失球正是典型体现:对方门将大脚开球,叙利亚前锋一人单挑中国队整条防线,轻松推射破门,转播镜头捕捉到教练席上错愕的表情。 所谓战术改良,成了简单抄袭欧洲强队皮毛而忽视球员实际能力的“画虎不成”。 本届国家队大名单曾引发热议,五名归化球员首次同时入选,媒体欢呼“史上最强阵容”,然而实战中,这些球员仿佛被施了魔咒。 艾克森在锋线孤立无援,全场触球仅22次;中场核心李可被迫承担过多防守任务,根本无法组织进攻;蒋光太成为后防线上最忙碌的人,完成8次解围却无力回天。 归化政策推行五年,耗费巨资,却始终未能解决一个根本问题——如何让这些球员真正融入战术体系,而不是简单堆砌 talent。 当叙利亚队由全部本土球员组成的进攻线一次次撕破我们的防线时,花费数十亿的归化工程显得格外讽刺。 比赛第60分钟,教练换上23岁小将试图改变局势,这是本届国家队唯一的U23球员,而在叙利亚阵中,共有6名U23球员,其中两人打入进球。 数据对比触目惊心:中国注册职业球员不足8000人,而叙利亚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家,注册球员超过3万,我们的青训体系已经已经断裂了整整十五年。 各地足球学校学费高昂,普通家庭难以承受,选拔机制充斥著人情关系,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往往被挡在门外,前国脚孙继海曾在访谈中坦言:“我们不是在选最好的球员,而是在选最不差的。” 中超联赛刚刚结束又一个赛季,球市火爆,外援名气越来越大,转会费屡创新高,然而这种繁荣建立在企业巨额投入基础上,毫无可持续性。 某俱乐部刚刚宣布因母公司停止注资而解散,这已是三年内第四家解散的中超俱乐部,球员们看似薪水丰厚,实则缺乏基本保障。 联赛中关键位置几乎全部被外援占据,本土球员尤其是前锋和中场组织者,很难获得锻炼机会,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“防守工兵”,却找不到能射门得分的人。 叙利亚球员大多在本土联赛或周边国家踢球,但他们每个周末都在真刀真枪地比赛,而不是坐在替补席上看外援表演。 从校园到职业梯队,中国足球始终缺乏一种文化底蕴和传承,每个新领导上任必推新政策,每个新教练必改战术体系。 日本坚持技术流足球三十年,终于跻身世界强队之列,而我们今天学巴西,明天仿德国,后天抄西班牙,永远在推倒重来。 所谓的“改良”,往往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文章,足球基础设施不足、教练水平低下、裁判队伍不专业等根本问题,从未得到真正解决。 叙利亚主帅在赛后记者会上的一句话令人深思:“我们没有什么魔法,只是坚持了一种打法十年而已。” 虹口足球场最后留下的几百名球迷中,一位白发老人面对电视台镜头默默展开一条横幅:“我今年七十,还能看到国足进世界杯吗?” 这条横幅三年前也曾出现在同一座球场,那时老人六十七岁,三年过去,球员换了一茬,教练换了一拨,口号换了一批,结果却一如既往地令人失望。 社交媒体上,“#改良改良越改越凉#”话题登上热搜榜,一条高赞评论写道:“不要再说虽败犹荣,我们早已无荣可犹!” 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在赛后点评中坦言:“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又一次推倒重来,而是静下心来,承认落后,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。” 国际足联最新排名显示,中国男足现已跌至世界第89位,亚洲第11位,创近十年新低,而叙利亚队,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度,排名世界第75位,亚洲第8。 明年三月,世界杯预选赛又将开启,不知道到那时,这支球队又将打出怎样的“革新”旗帜,上演怎样的“改良”大戏。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那些在寒风中久久不愿离去的球迷,下次依然会来,依然会呐喊,依然会心碎,中国足球最大的奇迹,莫过于此。
01 战术魔方,越转越乱
02 归化幻梦,镜花水月
03 青训断层,无人可用
04 联赛虚火,根基腐朽
05 文化缺失,急功近利
06 球迷心死,何日重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