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News
澳洲网球新星赛场秀篮球身手 曾为NBA梦弃赛引热议
** 科尔曼目前世界排名第25位,是澳洲近年来最具潜力的男子网球选手,本次比赛中,他面对西班牙名将卡洛斯·阿尔瓦雷斯,以6-4、3-6、7-5的比分艰难取胜,真正让社交媒体沸腾的并非比赛结果,而是他在第二盘结束后与球迷的互动,当一名小球迷将篮球扔进场内时,科尔曼笑着接住,随即摆出标准的投篮姿势,完成一记“空心入网”般的抛球,视频片段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球迷们纷纷调侃:“网球场成了他的篮球秀场!” 这一举动并非偶然,科尔曼自幼便是狂热的篮球爱好者,少年时期甚至因痴迷NBA而一度放弃网球训练,据他的启蒙教练马克·汤普森透露,科尔曼14岁时曾面临职业方向的选择:“他当时沉迷于迈克尔·乔丹的纪录片,每天在网球训练后还要加练两小时篮球,有一次,他直接告诉我,‘我想成为下一个斯蒂芬·库里’。” 科尔曼的篮球梦曾让他的网球生涯陷入停滞,15岁那年,他拒绝了澳洲网球协会的青训计划,转而参加本地篮球联赛,尽管身高188公分的他在业余选手中表现突出,但教练们认为他的身体条件难以适应职业篮球的强度,经历一年尝试后,科尔曼在父亲的鼓励下重返网球场。“篮球教会了我专注和团队精神,但网球才是我的根。”他在赛后采访中坦言。 这段经历反而成为科尔曼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他将篮球中的战术思维融入网球,例如利用快速变向和空间感知能力增强底线防守,他的发球动作甚至被专家分析为“带有投篮般的流畅发力”,澳洲网坛名宿莱顿·休伊特评价道:“科尔曼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跨界思维,这让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。” 跨界尝试也曾引发争议,去年法网期间,科尔曼因在训练间隙大秀三分球视频遭部分球迷批评“不务正业”,对此,他的体能教练莎拉·陈解释道:“这些活动其实是心理调节的一部分,科尔曼需要多元化的兴趣来保持竞技状态,而篮球恰好能缓解他的赛前焦虑。”运动心理学家艾伦·李博士也指出:“跨项目互动能激发运动员的创造力,但需把握平衡,科尔曼的成功在于他将兴趣转化为职业优势。” 科尔曼的“篮球梗”已成为其个人品牌的一部分,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常发布与NBA球星的互动内容,甚至曾在澳网期间与到访的库里合影,商业分析师认为,这种跨界形象让他获得了更多赞助商青睐,包括某著名运动品牌近期推出的“网球×篮球”联名系列。 随着网球运动年轻化趋势加剧,科尔曼的案例反映了新一代运动员的鲜明特点——他们拒绝被单一项目定义,更渴望展现多元身份,国际网球联合会数据显示,2023年以来,全球青少年培训中“跨项目兴趣培养”的参与度提升了40%,正如科尔曼所说:“体育的本质是快乐与创新,为什么不能同时热爱网球和篮球呢?” 科尔曼将备战北美硬地赛季,而他的团队已收到NBA全明星周末的表演邀请,尽管具体安排尚未公布,但球迷们已开始期待这位“网球界最佳第六人”的下一步动作。 科尔曼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缩影,更揭示了现代体育文化的演变,当传统项目的边界逐渐模糊,运动员的“破圈”尝试正为竞技舞台注入新的活力,正如他在赛后发布会上留下的那句玩笑:“如果网球打累了,或许我会去试试篮球选秀!”
在近日举行的国际网球公开赛上,澳洲新星乔丹·科尔曼以一场惊艳的胜利吸引了全球球迷的目光,比他的比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赛场上的一次即兴表演——当比赛进入暂停间隙,科尔曼突然拿起场边的网球,模仿篮球投篮动作,将球精准地“投”向观众席,这一幽默举动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,也让人回想起他年轻时因追逐NBA梦想而放弃网球比赛的往事。